成为“多边形战士”?华科大女孩有秘密战术!
赛场上
她是球风凌厉、攻守兼备的
乒乓球运动员
校园里
她是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超过1000小时的
校三好学生标兵
她就是公管学院
2023届本科毕业生萧芳冰
从赛场上成长起来的萧芳冰
都有哪些独特的经验?
今天一起来了解
这位“多边形战士”的秘密战术——
在竞技体育中磨练和成长
从9岁开始,萧芳冰便与乒乓球结缘。在启蒙教练的推荐下,萧芳冰的父母把她送到广东省汕头市乒乓球国家训练基地。和父母告别后,她独自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专业训练。在高手如林的乒乓球国家训练基地,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第一次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给萧芳冰一次性发了两大盆球,“感觉每一秒都很漫长,身体似乎要失去知觉”。独自一人来到新的环境训练,她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没有想过依赖任何人,都是靠自己不断地学习和适应。” 2年以后,完成训练回到家乡的萧芳冰变得成熟了很多。她原来的队友说道:“她这两年变化太大了,身体素质和球技都有很大提升,心态也更稳定了。”
“这项运动将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是它教会我勇敢、自信、坚强。”赛场是萧芳冰的另一个课堂,成功与失败,挫折与超越……一次次磨练与挑战,就像一次次锻造,在竞技体育中成长起来的她愈发坚韧。面对比赛的结果,萧芳冰有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在每局比赛后,她会反思自己赢在哪里、输在哪里,赛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自己。在日常训练中稳扎稳打、改进完善,是她的“长期战术”。
用汗水浇灌的苗,终于开花结果。2017年,萧芳冰获得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019年,她以高水平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如今,她又以优异成绩保研至华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赛场外的“多边形战士”
赛场之外,萧芳冰在学习、体育、科研、工作、志愿服务和文艺活动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也是“多边形战士”。在本科期间,萧芳冰获得过校三标、校本科生“党员标兵”、国家奖学金、校青年志愿者标兵等多项荣誉。
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萧芳冰对自己的战术做出了调整——始终坚持将学习摆在首要位置。“我感觉只有把专业知识学扎实了,内心才会踏实。”她习惯提前预习教材的内容,明确课上需要听的重点。课堂上,她喜欢当第一排的“忠实粉丝”。“坐在前面听课,学习效果会好很多。”课后她经常通过自己给自己讲课的方式,一遍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自言自语式的学习,可以让我知道是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点。”
参与学生工作,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情怀和能力,在萧芳冰看来是大学的“必修课”。忙得不可开交时,她会自我激励、调节心态。“参与学生工作能够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共同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我很享受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的过程。”每次活动结束后,看到同学们的笑脸时,她都会感到欣喜与满足。
前进的路上难免会有压力,而对音乐的热爱,让萧芳冰的状态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在西八楼的钢琴房、校合唱团和学校的很多角落,都会有她弹琴或是唱歌的身影。活泼欢快的乐曲会让她以更加饱满向上的状态奋进。2022年,她参加了“五音流转 笙声不息”五院歌手比赛,获得了“十大歌手”的称号。她经常录制音乐类的小视频,希望把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以所学知识回馈社会
从小在体育竞技中成长起来的萧芳冰有着很强的集体责任感。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习和校青马班的培养下,她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不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实践给予了我不断学习的动力,因为我认识到只有打牢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怀着“以学促用,服务社会”的想法,萧芳冰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入学至今的志愿时已经超过了1000小时。她在“四点半学校”和小朋友们做活动,在八一建军节倾听退伍老兵的故事,在校庆期间担任人才培养成果展的讲解员……
2021年8月,萧芳冰参加了青马班组织的暑期政务见习。当时在东湖高新区见习的她主动提出参与“扫楼”进行排查核酸漏检服务。疫情形势严峻,现场氛围十分紧张,可即便有顾虑,萧芳冰还是坚定地敲开了每家每户的门。“我当时想的是,自己一定要为武汉做些什么!”
许多住户对他们的到来表示十分热情,有人还送他们解暑的绿豆汤和西瓜。“居民递来的水,说的一句句感谢、辛苦了,将我内心的担忧,转化成了一份温暖与感动。”在扫楼过程中与空巢老奶奶交谈、叮嘱小朋友“谨慎给陌生人开门”等经历,都让萧芳冰感到幸福与满足。
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是萧芳冰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在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后,她前往鄂州市华容区进行调研,探索“合村并居”中影响农民“上楼”的因素,基层调研的经历让她更深入地理解了群众的需求和想法。“我觉得学习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唤醒了她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你能看到不同的需要,学习的动力也会更足。”
热爱学习 奋斗不止
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HUSTer
加油!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 / 华科大新闻中心 学工部
文字 / 记者团 陈璟逸
图片 / 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 / 王梓桐 汪伟颋
排版 / 黄奕扬 程韵钦
校对 / 郭雨辰